國聯證券剛剛發(fā)布了乳制品行業(yè) 2017 年半年度策略報告,小編將其中精華部分整理出來,與大家分享。
我國乳制品消費經歷了三個階段
1950s-1996,奶源以農戶養(yǎng)殖為主,產品結構較為單一(奶粉和巴氏奶),行業(yè)的復合增速為 3.2%.
1997-2008年,隨著經濟發(fā)展以及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,UHT 奶全國大范圍推廣,行業(yè)乳制品消費進入了快速增長期,復合增速達到16.5%.
2009-2011,受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的影響,消費者信心受到重創(chuàng),消費量首次出現下跌,復合增速下降至5.2%,隨后4 年行業(yè)處于修復期,2014年消費量回到了三聚氰胺事件前的消費水平,預計后期隨著酸奶、豆奶及乳酪市場的不斷擴大增速將逐漸回升。
圖1,中國液態(tài)奶消費量(千噸)
圖2,中國奶粉消費量(千噸)
奶價后期進入上升通道,國際供求端縮產趨勢確立
主產國2017年奶牛存欄量預計將進一步下降。奶價上漲的主要驅動因素是供給端去產能,全球主要原奶生產和出口國都在減產,奶牛存欄量持續(xù)下降,且短期下降趨勢不易逆轉。
具體來看,新西蘭在經歷去年奶牛存欄量大幅下滑后,2017年初又進一步減少1.5%,同時,4月13日新西蘭北島遭遇了超強颶風襲擊,北島奶牛數量占比達到 60%,預計颶風引起的強降雨將嚴重影響未來牧草生長間接影響產奶量,產量將進一步縮減。
歐盟在2016年進行去產能計劃,拿出1.5億歐元對自愿減產的奶農提供補助,在去年四季度減產約106萬噸之后,2017年初存欄量同比減少0.7%.
圖3、新西蘭奶牛存欄量持續(xù)減少
圖4,歐盟近年存欄量呈下降趨勢
國外大包奶粉對國內原奶的替代優(yōu)勢已經不存在
根據美國農業(yè)部數據顯示,主要生產及出口國的原奶產量自2016年6月以來,已連續(xù) 9個月同比下跌,至2017年2月,原奶產量跌幅擴大,美國、新西蘭、歐盟分別同比下滑1.3%、2.9%和6%.隨著出口國奶量的持續(xù)下降,后期奶價上升趨勢確立。
恒天然奶粉價格上漲。恒天然乳品拍賣價格奶價從3月開始已經持續(xù)三個月正增長,根據恒天然5月16日第188次拍賣數據顯示,全脂奶粉拍賣價位3312美元/噸,環(huán)比上次拍賣上漲1.3%,按照最新美元對人民幣匯率6.85換算,折合成人民幣為22687.2元/噸,按照1:9的比例轉換成原料奶,為2.52元/kg,考慮到關稅、運費等各種成本,實際到岸價大概在3.53元/kg左右,相比國內5月31日主產區(qū)生鮮乳價格3.43元/kg高0.1元/kg.國外大包奶粉對國內原奶的替代優(yōu)勢已經不存在。
圖5,恒天然全脂奶粉價格(美元/噸)
國內乳企轉向國內奶源
生鮮乳是乳制品加工的核心原材料,國內大部分乳制品企業(yè)通過向外部養(yǎng)殖企業(yè)來收購生鮮乳,一些大型乳企擁有獨立的牧場可直接提供生鮮乳,從而減少采購環(huán)節(jié)的成本。
從替代消費的影響來看,當國際原奶價格下行期間,國內乳企會更加傾向于從國外進口大包粉,國內原奶需求量隨之減少,原奶價格下跌。但由于從國外采購大包粉到實際到達國內乳企存在時間差,國內奶價下跌通常會晚于國際奶價。
而當國際奶價上行時,由于國內外奶價差收窄, 國內乳企轉向國內奶源,替代效應減弱, 在需求量大幅上升時更關注于國內供給量的變化。
國內奶價觸底反彈,預計未來溫和上漲
由于2012年國內牛肉及豆粕等飼料價格的大幅上漲,導致上游散戶殺牛取肉,且三季度氣溫較高,奶農散戶加快退出市場,奶牛存欄量快速下降造成奶源供應緊張,形成“奶荒”周期,2013年生鮮乳價格上漲22.4%并且在14年2月達到歷史峰值4.26元/公斤,之后價格逐漸回落,15-16年維持在3.4-3.5元/公斤的價格底部。
圖6,08-17 國內主要產區(qū)生鮮乳價格(元/公斤)
圖7,2017 年生鮮乳價格變化(元/公斤)
2017年春季氣溫適宜,國內原奶產量加大,出現季節(jié)性產量過剩。生鮮乳價格從2月的3.54元/公斤持續(xù)下降至5月31日的3.43元/公斤,環(huán)比下降0.3%.但整個上游奶牛養(yǎng)殖端去產能趨勢依舊持續(xù),2016年奶牛存欄量同比下降4.76%,原奶收購價格低迷加速了虧損奶農的退出,規(guī)模牧場也開始通過淘汰低產能奶?刂飘a能過剩,液態(tài)奶產量同比下降4.48%,供給持續(xù)減少。
根據USDA預測,2017年我國泌乳奶牛數量將下滑6%.隨著奶牛存欄量的減少且補欄周期較長,預計2017年原奶供給量將進一步縮減。另一方面,我國北方9月份降溫趨寒將帶來原奶產量的季節(jié)性下降。
圖8,2012-2017 奶牛存欄量變化
圖9,2012-2017 中國液態(tài)奶產量
鑒于國內生鮮乳和國際奶價的聯動效應,國內下半年原奶產量下降,再加上即將迎來消費旺季,綜合這幾個因素將支撐未來奶價上漲。